一位網友提了個問題:為何一提到德國的產品貌似就是很好的?大到汽車,小到牙刷牙線。而中國制造在國際上的名聲就是便宜、廉價、劣質的。 9 _- r! K" e5 G' O3 D
有一位叫城市獵人的網友回答我覺得相當中肯,分享給各位社友: 2 g" }+ A' Y/ m. l, u2 W
為什么德國制造口碑那么好?有人說,人家教育質量好(尤其是對技工的教育)。有人說,人家的民族性就是嚴謹,不浮躁。 比如說,有網友提到:
$ j+ A5 S" s& g8 C
“中國曾經也有技術科學學;蛘邆鹘y(tǒng)的理工科學校,但是這些學校畢業(yè)的學生真的耐下性子愿意在工廠里待下去的不超過一成,你可以知道擴大出來我們和德國的差距有多少!
9 B+ K% ]: r+ u' s“之前做了四年技術的同事反復跟我說的只有一個意思,我要轉去做管理,我不要在廠里做技術!
% }% N( t3 T8 {7 o( a, ?7 d! _" p( F“事實情況正是如此,中國的學生,商科的不談,甚至我這種純理科的學生都沒幾個愿意安心做研究,搞技術的,有機會一定要向commercial方向去發(fā)展!
- n/ G+ d/ x n0 Q$ v( V
這個問題不單純是一個文化問題,還是一個經濟問題。如果一個社會要抑制人們過度投向管理、金融、銷售等所謂的“虛”的崗位,引導高質量人力資本投向科技、制造等所謂的“實”的部門,必須拉低社會的貧富差距,同時給技術工人比較強的保障。
3 r8 p$ I$ i4 q
德國是一個福利社會,日本則是公司(注意:我說的是私營企業(yè))CEO與一線工作人員薪資差異最小的國家之一。日本、德國社會的經濟結構決定了一線的工程師、工人有可能被說服老老實實堅持搞工程技術。 我認為,單純號召中國人學習德國人或者日本人的民族性,那是徒勞無功的。關鍵在于經濟結構的變革,竊以為至少要做到三點: ' z1 `8 x( H- d( H2 R/ `
1、拉低貧富差距。不僅僅要拉低全國的貧富差距,還要拉低企業(yè)內部高管與一線工程師、技工的貧富差距。
6 p( h6 P% d2 R& S9 [2 K! {* J8 `% c8 K2、給工人比較強的保障。私營企業(yè)的工人有了工傷,社會、企業(yè)就能拋棄他么?不能。
2 D: x$ V/ G0 e% z, c3、適當抑制社會“賺快錢”的渠道。適當抑制金融業(yè)、房地產業(yè)。
' R: ]% F4 |4 {( M: `
2 [) u& x& s q j( W. ^5 ]& t) p- e4 d9 k
如果做不到上述三點,一個國家的人當然熱衷于搞管理、當官、賺快錢、投機,誰扎扎實實搞技術(尤其是傳統(tǒng)工業(yè)技術)誰是傻子。 " {. q2 C, p/ a5 I
) R0 `$ i4 l' F2 c6 D8 y
- N5 y8 R5 Q G! P& j7 B7 f, A6 ?/ J建議廣大羨慕日本、德國制造業(yè)的同胞們不要花太多時間研究所謂的“國民性”“文化”,應該多花時間研究日本、德國的產業(yè)結構、薪酬結構等等。
# f! [! m, N0 r1 z" |$ J8 [; z- h
# `9 Z+ c0 i: X& J我不相信德國人年紀很小就服從該國教育分流制度、自愿去走技術工人之路的主因是熱愛技術、報效國家,我認為主因是德國孩子與家長覺得走這條路經濟回報很不錯(至少不算差)。
$ ^" k' g5 r: V3 u9 U& ?" i/ f8 x! @1 u
我也不認為日本人對工作無比負責的第一原因是文化,我認為第一原因是日本私營企業(yè)家把公司利潤的更多份額給了一線人員,然后才能做到對員工洗腦說“以公司為家”。 " o# B3 F3 ], i
. ?" a: X' v" U# D. S) j老板住海景別墅、銷售經理買得起大房子、一線工程師與技工買不起房子的國家,大家當然不愿意搞技術工作! 9 ~5 p5 b" {) F6 l# }3 U& U
& \* T% D- y8 x: m! A) @來源:摘選自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