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工業(yè)的成就源自于一百多年工業(yè)革命的悠久積累與深厚沉淀。
而天朝的差距,我認為,不在于技術(shù)投資,不在于創(chuàng)新意識,而恰恰在于對“積累”與“沉淀‘的輕視。
輕松一點,咱們先來講段子。你是否也聽過類似的故事:
1. 大公司的生產(chǎn)線會發(fā)生空包裝的問題,于是斥巨資請來博士生研究改造。同樣的問題,小作坊的農(nóng)民工用一臺電風扇把空包裝都吹走了。
2. 美國航天局斥巨資開發(fā)能夠在太空使用的內(nèi)壓式墨水筆,而蘇聯(lián)宇航員——用鉛筆。
咱們最喜歡這類小聰明了,還樂此不疲的傳誦。
而每一次傳誦的潛臺詞就是:哈哈你看,高學歷有什么用,知識淵博有什么用,還不如我拍拍腦袋抖個機靈來的管用。
連武俠小說也是這樣,苦練幾十年的人注定只是綠葉,主角只要撿到本秘籍就可以天下無敵了。
——其實,我們追求的就是一種安慰:別人付出的努力不值一提,我總能找到不努力也成功的方法。
但很可惜,現(xiàn)實不是這樣的。
——如果你知道蘇聯(lián)最終仍舊是斥巨資采購了美國的太空筆,如果你愿意思考其中的原因,那么你自然也該知道,每一個樂于“分享”那種故事的人,都是在為自己貼上無知的標簽。
——小作坊當然可以用電風扇吹走空包裝,但如果你是一萬條生產(chǎn)線的大企業(yè),你去裝一萬個電風扇嗎?一萬條線的空包裝,且不說產(chǎn)能浪費的問題,光是每天撿盒子就能要你的命。
電風扇的方法不好嗎?
好,對于小作坊來說,這就是最優(yōu)的解決方法。但問題是,這個方法具備普遍意義嗎?能夠適應(yīng)更龐大、更復(fù)雜的環(huán)境嗎?
這就是問題了。
小聰明、小機靈通常只在小作坊模式下有用,當企業(yè)規(guī)模擴大了、技術(shù)級別提高了,各種問題自然接踵而至,裝電風扇這種小伎倆又能夠支撐多久呢?蘋果這級別的公司是靠小聰明走到今天的嗎?
所以中國不缺一夜暴富的土豪,卻沒有底子夠硬的龍頭,這不是偶然。
別人辛苦幾十年研究出來的技術(shù)和管理模式,這樣的積累不是抖個機靈就能一蹴而就的。
除了看到別人的"突破",更請看到別人的"積累"。以現(xiàn)代科學而言,后者甚至更為重要。
說的難聽點,對投機取巧的追捧,其實就是對不勞而獲的幻想。
社會風氣如此,只能讓人徒呼奈何。
不好意思亂跑火車了。如果能用簡單的三個字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我會說:正 三 觀
———————————————————————————————
吐槽完了,回到正題。長文慎入,容我慢慢道來。
現(xiàn)代科技的核心精神,其實不在于夢筆生花似的突破創(chuàng)新,而在于承前啟后似的層層遞進。達到這個目標的方式,就是三個字:標準化
標準化指的是一種建立共同認可的標準、由此創(chuàng)建溝通渠道、提高溝通效率的過程。比如使用統(tǒng)一的文字,這就是最簡單的標準化,從此有了文明有了歷史有了人類的一切。。。
說的更簡單一點,就是一種讓別人能夠繼承、復(fù)制你的工作的表達能力。
由此,后人能夠在你已達到的成果上進一步努力,任何發(fā)展與進步,必須要能積累下來才有意義。
——而很多人認為的標準化等同于流水線,以為只適用于大批量廉價產(chǎn)品,這是不了解標準化的本質(zhì)。
舉個例子:
假設(shè)你是一個沒有語言的猿人,今天你想吃烤野豬了,你有兩種選擇:
1. 你學一聲豬叫,有幾個弟兄聽懂了,于是你們幾個組團去刷野怪
2. 你也可以發(fā)明一個系統(tǒng)性的語言,從“我”到“打獵”到“野豬”,然后再花力氣推廣你的系統(tǒng),花力氣教育你的弟兄,終于有一天你可以用每個人都理解的語言說:“弟兄們,今天吃烤野豬,咱們走起!”
所以哪一個方法更容易?很多人肯定覺得是第一種,我只要叫一聲就行了嘛。但是你考慮過復(fù)雜情況么?如果今天你要獵殺10頭野豬呢?如果你要挑戰(zhàn)猛犸象呢?如果要指揮隊友,A中單B補刀?如果有人死活就是聽不懂你的豬叫呢,你咬死他?
標準化就是一種遠見,一種將個體方案投射到復(fù)雜環(huán)境、把每一步都為將來鋪路的思考方式。
我們當然無法要求所有人都具備這種遠見和精神,但正是那些為未來而思考的偉人,才能在文明歷程上留下印記。
再舉個栗子,看看中西方的差異。
就以做菜為例。讓我們比較一下中西方的菜譜,以示公平,咱們都做烤雞:
image.jpg (35.98 KB, 下載次數(shù): 312)
下載附件
2014-3-12 07:53 上傳
即便不懂英文,你也一定看得到差別:右邊充滿了精確的數(shù)字和單位,甚至一只雞該有多重、能夠喂飽幾個人都寫的清清楚楚。而左邊的,不出意外,當然就是各種“少許”、“適量”。
如果你是初學者,請問你會選擇哪一邊的菜譜?哪一邊的更能讓人學會、學好?
——介于爭論的人太多,我再解釋一下:標準化不代表單純的精確化,核心意義是降低溝通成本。中餐食譜的問題不在于有沒有數(shù)字,而在于大大提高了學習難度。
如果我太蠢了,就是看不懂“適量”是多少怎么辦,你咬死我?
別說什么“適量”是為了自由發(fā)揮啊,真把幾克幾克寫明白了,你就不能自由發(fā)揮了?
你讓人從模糊中揣摩數(shù)字,和讓人從數(shù)字中自己調(diào)節(jié),到底哪一個成本更高?
舉個極端例子,有一天人類都死絕了,火星人挖掘出了這兩份食譜,西餐的分分秒秒就給你重現(xiàn)出來,而中餐的就只能扔垃圾桶了。然后火星人還會說,西餐真好吃,中餐一坨屎。你心痛不心痛?
而更諷刺的是,居然一天到晚有人分享:“老外學做中國菜,看到‘鹽少許、糖適量’都崩潰了”——分享時甚至還充滿了自鳴得意之色,簡直讓人以為天朝美食是靠著“少許”、“適量”來統(tǒng)治世界的。每次看到這種分享我都難過的胃疼。
中國菜的博大精深源于其深厚的底蘊,而正因為標準化的缺失,所以美食的傳承變得十分困難,傳統(tǒng)美食正在不可逆轉(zhuǎn)的流失。你是否也抱怨過,口味正宗的XXXX越來越少?就因為沒人知道適量到底是多少,大師傅也許能夠把握平衡,傳到下一代時就沒人記得了。
這種對標準化的輕視(甚至可以歸結(jié)為對邏輯思考的輕視),正是意識形態(tài)上的根本缺陷。(要扯得更遠,甚至可以談到中醫(yī)。。。這里且按下不表。)
——肯定有冥頑不靈的人要說,中國菜是藝術(shù),不適合標準化。。。
首先,你的拉面餃子就是藝術(shù),別人的漢堡披薩就是流水線出來的俗物。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正是不思進取的遮羞布。
其次,你要先掌握了標準化的方法,再融合自己的突破,那才叫藝術(shù)。而如果連最基本的標準法都搞不定,那叫“沒學會”,說的多好聽都沒有用。下棋也要學打譜,繪畫也要學明暗,如果有人一上來就不肯學基礎(chǔ),那是純粹的耍流氓。
再次,很多人不僅輕視了標準化的重要性,更輕視了其難度。那些寫”少許“、”適量“的人,他們僅僅是不想寫數(shù)字嗎?恐怕他們也寫不出來吧。不是我瞎說,同一個菜讓他燒兩遍,估計咸淡口味都不一樣。別說什么”適量“是為了創(chuàng)意發(fā)揮了,你創(chuàng)意出來了也沒用,因為你創(chuàng)完了自己就給忘了。很多不寫數(shù)字的,不是不想,是不能爾。
真正做過科研的人就會明白,實驗做的出是一碼事,論文寫的出是另一碼事。
武俠小說總是喜歡說,資質(zhì)平庸之輩拘泥于招式而不知變通,于是自詡有資質(zhì)的投機者們便興高采烈的以為只要會變通就行了。殊不知你連基礎(chǔ)都沒打牢就胡亂變通,取死之道爾。
這正是當今的大多數(shù)中國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而相比較,肯德基麥當勞這種垃圾食品,雖然水準不算太高,但品質(zhì)始終如一。別說經(jīng)歷幾十年都不會失傳,而且你去街上隨便拉一個人都能做出同樣水準的炸雞——別小看了這個能力,人家就是靠這一條橫掃全球。反觀天朝,連蘭州拉面都越做越差,還口口聲聲的不屑于人家的科學方法。這正是讓人痛心疾首之處。
如果你以為我在黑中餐,那只能說你沒有理解本文的精神。我黑的是對傳承的輕視。
漫漫五千年華夏文明,失傳了的文化瑰寶還嫌不夠多么?
木牛流馬你會造么?
高山流水你會彈么?
干將莫邪你會鑄么?
奇門遁甲你會擺么?
六脈神劍你會使么?。。。
這些你都不會,no can no BB。所以他們無論有多牛B,又有什么意義呢?就是讓你多一個吹牛B的段子?
中醫(yī)的巔峰是幾千年前的華佗,中餐的巔峰是民間某處的不知名小店。
這種迷信于”高手在民間“,”絕技在從前“的想法,說白了,只能證明有些人的思維還停留在未開化的階段。你讓這些人去挑戰(zhàn)“德國制造”?癡人說夢罷了。
而這些人,也正是華夏文明失傳的幫兇。
再來更多例子,看看什么叫戰(zhàn)斗力超群。
先來個洋氣點的栗子,圣經(jīng)里有一段我特別喜歡:
人類最早是說同一種語言的。有一天大家聚在一起,計劃造一座巴別塔(通天塔),以挑戰(zhàn)至高的神。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后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舊約11章)
上帝當然不能由著你們這群二貨胡來。全知全能的神是怎么應(yīng)對的呢?放地震、暴風雪、流星雨?當然不會那么低端。
上帝做了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保ㄅf約11章)
于是愚蠢的地球人只能各自為戰(zhàn),沒過多久就GG了。
再來個本土化的栗子:但凡說到秦始皇的功績,必會提到“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貨幣”。這也是在執(zhí)行標準化管理的一個實踐。
后人無論怎么黑,這段功績都是黑不掉的。而事實也確實如此,統(tǒng)一了這些標準,華夏才能作為一個整體而做強做大。
這就是標準化思維的戰(zhàn)斗力,明白了沒?
為什么小聰明不行。小聰明就是你的方法別人用不上、別的場合用不上,所以放到整個文明長河里是沒有意義的。
你解決了這個個別問題,很好,我為你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喝彩;但是人類的技術(shù)水平提高了嗎?很難說。如果整個民族,解決每一個問題,都只能構(gòu)成獨立事件,無法串聯(lián)在一起,那無論多聰明都只能是原地踏步。
而指望個體的創(chuàng)新突破能夠瞬間打敗別人整體的百年傳承,這無異于癡人說夢。我說得更直接點,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抱有這種幻想便證明了一個人的愚昧與淺薄。
科學技術(shù)就是如此,你必須要搭好一個穩(wěn)固的臺階、才能跨入更高的境界。投機取巧的人寧愿爬樹、踩高蹺,因為那樣成本低、見效快。但是,這些人很快會遭遇瓶頸、并且遲早會掉下來而更遺憾的是,無論他們曾經(jīng)爬的多高,其成果都煙消云散,后人只能重新開始。
只有一步一個臺階的往上積累,人類才能達到前無古人的巔峰,正因為每一個巔峰都成為了后人的起點。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