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的方面我說不了,談一點 小的理解。5 f$ y# m" ^% H1 G( j
材料, 一流的軸承企業(yè)要比鋼廠還要了解鋼材。 y5 F9 [, N6 d. M8 N+ U
首先即使是從國內采購鋼材也是要用自己的鋼材規(guī)范甚至是對煉鋼的流程要求去要求鋼廠。/ x7 H; J) O/ O# R% A- @4 F& v
其次要做全面的測試和檢查,要能做到從鋼材的成分變化就可以知道鋼廠工藝的調整。(這是真實的實例)
, |5 [; H; T& y" j+ A9 d. ~3 E極端的例子,要求鋼材的特殊成分去配合以后的熱處理工藝,試問這個國內哪家軸承廠能做到?
! b/ L) [+ |# L- i1 T; I$ Z5 v當然對于一般的應用,不用這樣。但是對完美的追求和對知識的透徹理解,才是追求一流品牌的動力。
* E6 x' a, S4 s' m- p) ?只是滿足于“我這樣也挺好!”, 永遠不會有一流品牌。當然國內也沒有這樣的土壤,沒有人會真正欣賞。。。。。
& v: p/ W' L; L2 n5 W% p還有軸承其實是個基礎的機械行業(yè),搞機械的人都知道,經驗的積累是沒有辦法替代。我并不是說,我們就只能跟在別人屁股后面,沒有機會超越;而是說如果你想超越必須有契機。比如軸承的壽命計算,機械手冊里壽命計算公式。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即使是這個公式也是無數(shù)的實驗去驗證,去修正的。SKF, FAG 那個不是做個幾十年的實驗,恐怕現(xiàn)在還在做。 如果能用現(xiàn)在新的理論去搞三維的軸承仿真,去計算壽命,如果搞成了,再通過實驗去驗證完善,那么大家就在一條起跑線上,還有領先的可能。(我只是舉例,未必準確;不過這個方面恐怕我們已經落后了) p9 A( m& K# f! p* A1 c" k2 ~
其他的就不說了,確實差距太大,可能我處的行業(yè)比較特殊吧。
' D C1 d% S) s2 ~- X; [總之,我并不樂觀,30年以后也許可能。
' B Q& F6 z2 `. [% ~$ {- \( p9 O% j) G" X& }5 C- D4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