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qū)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曉昀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SOLIDWORKS中如何利用折彎系數(shù)和K因子做鈑金展開?

[復制鏈接]
11#
發(fā)表于 2019-5-22 15:48:33 | 只看該作者
永無止步 發(fā)表于 2019-5-22 15:25
; W* @: k  T, g9 f  Z( s只能說你們公司怕你們閑的蛋疼啊,

) l; p! l5 }* P+ d好吧,是我們公司閑的蛋疼,你這水軍也真夠面皮厚了,你贏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發(fā)表于 2019-5-22 16:10:19 | 只看該作者
kfby2560 發(fā)表于 2019-5-22 15:48
5 H2 t* `9 T! j) \$ `1 ~2 k( K- S2 U* O; c好吧,是我們公司閑的蛋疼,你這水軍也真夠面皮厚了,你贏了!!

' m2 j% _/ K% w2 K2 A5 L年輕就是好啊,說話都是這么有活力,有沖勁,我們都已經(jīng)老了,未來交給你們很放心。
" @: @6 C( Y- D+ u+ V) D'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發(fā)表于 2019-7-14 17:31:10 | 只看該作者
kfby2560 發(fā)表于 2019-5-13 08:283 ]3 d0 h$ S' [1 \; b' Q
K什么因子,我都沒有見過鈑金商用K因子,全部都有自己一套經(jīng)驗公式和數(shù)據(jù)去計算展開,即使使用軟件都不會用 ...
3 [# C5 h$ V4 z# s
我就用K因子,用了十多年了,一種材料一次測試就能測出該材料的K因子、折彎系數(shù)和折彎扣除數(shù)據(jù),比經(jīng)驗數(shù)據(jù)更心里有底。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才能成長和提高。如果一個事物你能用數(shù)學來正確的解釋它,那你對這個事物的理解就很深刻了。
) M" u3 y: h) f. e建議你看看關(guān)于SW鈑金K因子和折彎系數(shù)計算軟件使用的視頻。! L' G4 r. |6 M$ d; D# G" S
這里不能發(fā)視頻鏈接,愿意看請QQ727013358 給你鏈接地址" o" }+ H. `9 f, p& ?" n; G
8 G4 C8 [' V4 h
補充內(nèi)容 (2019-7-14 22:06):
& Z" [* e! c5 O+ P+ j. n: s% TQQ寫錯,應該是727013348

點評

您好,方便給個鏈接地址嗎?我想學習一下SW鈑金方面的知識,添加您QQ了,有驗證問題。謝謝!  發(fā)表于 2024-2-1 13:12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14#
發(fā)表于 2019-7-15 10:28:08 | 只看該作者
c2701624717 發(fā)表于 2019-7-14 17:31% y, a( j; G6 T9 l6 ]4 ^5 A
我就用K因子,用了十多年了,一種材料一次測試就能測出該材料的K因子、折彎系數(shù)和折彎扣除數(shù)據(jù),比經(jīng)驗數(shù) ...

, M3 ?' V! A5 d; m& }. h5 ]% h( u不知道你這個十多年是怎么過,還有,“一種材料一次測試就能測出該材料的K因子”,你確定不是逗著玩??' s5 J. n/ j8 b* w

3 q* w( z7 @, U
* l5 l4 o, ?9 B  \
K-因子的折彎系數(shù)使用以下計算公式:
BA=pi(R + KT) A/180
其中:
  • BA = 折彎系數(shù)
  • R = 內(nèi)側(cè)折彎半徑
  • K = K-因子,即為 t / T
  • T = 材料厚度
  • t = 內(nèi)表面到中性面的距離
  • A = 折彎角度(經(jīng)過折彎材料的角度)6 E" I% Z) P. @0 {7 y
3 y3 H6 Q2 X) s! B2 d1 ?. G8 j

' S2 q5 r; y& Q7 Y2 y0 A/ k/ O7 I+ z+ x: e# G  N( Z( Y
    上面的公式你肯定知道出在哪,廢話就少說,問:, T% y/ M0 E4 ?8 t! W
1.同一種材料,如A3/304,甚至鋁材,你確定每次供應商提供的板材材質(zhì)性能、實際板厚會相同?別跟我說SGS那種收錢就過關(guān)的;
! F! k3 a4 L7 }2 m. h( a2.工藝上需要增加薄膜進行折彎,那么此時中性面如何計算?注意了,薄膜不是只有一種的,更不是只有你常見那種白面帶LOGO的;6 }/ @9 f1 w% b/ @  A7 C. u2 V; U
3.折彎成品的內(nèi)側(cè)折彎半徑,實際是一個非圓形,同一道折彎,也會有出現(xiàn)不同半徑的情況,即使是大圓弧形的折彎如內(nèi)徑R20、R35也會有偏差,你依靠什么工具測量?尤其遇上薄板如0.3板厚的,或者折彎角度非90或者135等非標準角度,要怎么測量這個內(nèi)徑?而且折彎板件通常在你脫離上下模的時候會回彈微量角度,那么這個折彎角度你取回彈前的值,還是目標成品的角度值?別看上面括號內(nèi)的說明,用你理解的回答
' v" t7 f) M/ V5 G    你可以不回答,心中有個譜就行,其實再想想,如果K因子真的這么完美,那么為什么我接觸的和我經(jīng)歷的廠家,均不采用K因子?背后原因是什么?
2 ]1 q6 m' m5 S9 H另外,事實上,你說的數(shù)學確實是非常重要,重要到我現(xiàn)在都無法處理好,從基礎(chǔ)的動力學靜力學材料力學結(jié)構(gòu)力學,到彈性力學疲勞分析有限元等等,想要理解好,數(shù)學真不能差,還有鳥語,真心的累,即使搞電氣控制的也脫離不了這個,但是現(xiàn)在這個折彎問題還得跟實際對接,單純講理論,沒有用,如同一條階梯空心軸的撓度分析計算或者齒輪選型一樣,脫離了各個方面的實際影響,最終也是廢話& x7 X, B) f* j/ L7 T, w4 l. r; Z
, e0 f6 P: N- Y: 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發(fā)表于 2019-7-15 11:25:12 | 只看該作者
kfby2560 發(fā)表于 2019-7-15 10:28: z% O$ h# x4 q' x2 S; D2 V
不知道你這個十多年是怎么過,還有,“一種材料一次測試就能測出該材料的K因子”,你確定不是逗著玩??9 a% ~! ~. [- j, I
...

# g  c, s* q6 f: i% N1、材質(zhì)是有國家標準的,板材厚度不一樣畫圖時按實際板厚畫,K因子不變,展開長沒問題. m/ G6 w% c- \: u  {
2、更換材料再測一次數(shù)據(jù),不就是做一個樣板嘛# a- J. X7 l" u5 }" Q& r
3、折彎半徑是計算值,不用測,這是給SW畫圖設(shè)置用的# L8 g% j5 T  Y9 e& s
說話太沖,這不好,沒準我就比你強!看看我設(shè)計的K因子和折彎系數(shù)計算軟件界面
) N4 C. P% Q9 k. e" p9 Q! K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注冊會員

x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發(fā)表于 2019-7-15 11:36:19 | 只看該作者
kfby2560 發(fā)表于 2019-7-15 10:283 h6 ]8 ~& q- w; J" Z( u( a
不知道你這個十多年是怎么過,還有,“一種材料一次測試就能測出該材料的K因子”,你確定不是逗著玩??
- q$ v2 E% ^6 a ...

7 y3 `6 g; _% s0 g" PK因子計算,你會算嗎?湊數(shù)的不算。折彎系數(shù)就是用K因子計算出來的,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你知道嗎?
. m7 N1 y6 K! w3 I5 A+ s" I
: ~% Z; L! J4 N6 g1 h5 e% O
8 N  m4 e1 ?- G' r+ Q$ t補充內(nèi)容 (2019-7-15 15:34):* `5 l$ g5 @4 D( m; \: ~' B- @; p
那為什么非90度和大圓弧都建議用K因子呢?真正會用K因子和計算K因子的人并不多。我猜你應該不會!7 q' R( _8 K. B! h* ]

# o/ t, F( i% y4 Z/ z$ A5 e9 D補充內(nèi)容 (2019-7-15 16:57):
) e- B5 u: y  B- {! |+ e, K你可以不回答,心里有譜就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發(fā)表于 2019-7-22 08:51:29 | 只看該作者
K因子就是中性層系數(shù),用來展些大角度還行。類似死邊,段差和直角折彎就差很遠了。大家都是用折彎扣除比較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發(fā)表于 2019-7-22 10:15:12 | 只看該作者
不能全按理論的,薄板還好,我們搞12mm的全靠經(jīng)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發(fā)表于 2020-5-20 09:13:42 | 只看該作者
我一直用K因子啊  個人感覺K因子最好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發(fā)表于 2022-2-26 10:13:43 | 只看該作者
k因子和折彎系數(shù)什么區(qū)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qū)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wǎng)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4-11-16 02:14 , Processed in 0.05669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