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rt123 于 2015-3-28 00:11 編輯 7 i1 n# Y5 T! _
. T d3 W: Y+ D
七+ m; s* x' U* Y% r
/ }* M3 P* n9 y; ^* h) i' s 300年前,也就是1707年10月,英國海軍上將克勞迪斯里•肖維爾爵士(Sir Clowdisley Shovell)率領一支英國艦隊在地中海打敗了法國。可是,在返航途中,船隊遇到了大霧,有12天見不到太陽。船員們只能通過對航速的估算,判斷自己的位置。& `: V- G. C, H: E
10月22日晚,肖維爾爵士驚恐地發(fā)現(xiàn),船隊駛進了錫利群島中間,觸礁在所難免。肖維爾肯定后悔極了,就在那天白天,他剛剛下令處死了一名水手,此人竟然向他報告說,領航員測出的經度是錯的,艦隊正在駛向死亡。英國海軍嚴禁下屬越級報告船只位置,這位水手冒著掉腦袋的危險說出了自己的擔心。為了嚴肅軍紀,肖維爾爵士以“叛亂罪”把此人絞死在甲板上。) @: `0 ^& K& Q) j2 G
可是,當天晚上大霧迷漫,肖維爾爵士后悔都來不及了。旗艦“聯(lián)合”號首先撞上暗礁,并迅速沉沒。另外3艘軍艦也先后步其后塵。就這樣,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整個艦隊的5艘戰(zhàn)船沉沒了4艘,1600多名水手被淹死。只有兩人奮力游到了岸上,其中一人就是肖維爾爵士本人。可是,就在他精疲力竭地躺在沙灘上休息時,一個貪婪的婦女發(fā)現(xiàn)了他。為了得到他手指上的那枚綠寶石戒指,她殘忍地殺死了肖維爾爵士。30年后,這位婦女臨終前向牧師坦白了自己犯下的罪惡,并拿出那枚戒指做為證據。
8 C1 g7 C. o7 p4 m- ^* p 其實,類似的海上悲劇早已發(fā)生過多起。17世紀末期,每年都有將近300艘商船往返于不列顛群島和西印度群島之間,與中北美洲進行貿易。每艘船上的貨物都價值連城,因此經常受到海盜的襲擊。由于測不準經度,遠洋船經常在海上迷失方向,浪費很多時間。當時還不知道維生素的作用,海員們由于缺乏維生素C,很容易得壞血病。他們的血管壁非常脆弱,經常造成內出血,人浮腫得厲害,痛苦不堪。一旦腦血管破裂,就要把命搭上。
2 W: c" y% Z" t; w 錫利群島發(fā)生的悲劇由于距離英國本土近,死亡人數多,在英國國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經度問題再一次成了街頭巷尾議論的話題,甚至變成了一項全民“智力測驗”。不斷有人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建議,其中最有趣的要算是“通靈藥粉法”。這人聽說有個法國爵士發(fā)明了一種神奇的藥粉,可以幫助皮膚割傷的人盡快愈合(盡管愈合過程非常疼痛)。這種藥粉具有通靈的效果,只要把它涂抹在割傷病人的那把刀上,就能夠產生功效。于是,他設想,在每一艘出海的遠洋船上養(yǎng)一條狗,事先用刀在狗身上割一個口子。然后留在倫敦的助手只要每天中午12點按時在刀口撒一點“通靈藥粉”,就能讓遠在天邊的狗感覺到疼,因而大叫起來。于是,船員就可以確切地知道倫敦當地時間了!3 {, a, W2 ]$ f5 z. d) W, s) @" {
明眼人很容易看出這個方法屬于偽科學,但是當時竟然真的有人相信,可見偽科學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有市場。
* {: ^( Y! o- }% Q八8 F' O7 F. G8 _5 [0 q5 n
2 H4 j: d! k9 Z& G X; a 還有一些人,提出了一些看似合理的建議。比如,英國有兩位頂尖的數學家在一次閑談中想出一條“妙計”,兩人在《衛(wèi)報》上合寫了一篇文章,詳細描述了這個方法:派出一支海上艦隊,每隔600英里停一艘,這就相當于在海上建立了一串烽火臺。然后,每艘船都在當地時間午夜零點的時候向天空中發(fā)射一枚煙花彈,往來船只只要注意聆聽煙花彈發(fā)出的爆炸聲就能知道自己的位置了。
' q9 s; Y0 D1 h0 m 兩位數學家根本沒有考慮過,供養(yǎng)這樣一只龐大的艦隊是否可行?伤麄z居然還想到了海盜的問題,在建議書中寫到:“如果有人膽敢破壞信號船,應被視為嚴重的犯罪行為。”
X4 ~ I% x+ {+ p4 y. e 這個方法不能算偽科學,但是很顯然,這兩人都是在書齋里坐得太久了,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類似這樣的科學家直到現(xiàn)在還經常出現(xiàn)在公眾的視野里,依靠一些異想天開的主意,指點江山。
- A2 t$ m) V% Q 這兩人很執(zhí)著。他們自費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并在英國發(fā)起了一項情愿活動,很多艦隊隊長、商船船長和商會代表在情愿書上簽了字。他們向英國政府施壓,要求設立一筆獎金,促進經度問題的解決。1714年,英國國會真的成立了一個“經度委員會”(Longitude Board),英國人動真格了。
4 R% L1 w) G2 F$ S& N, E& Y 委員會剛成立不久,委員們就去找牛頓,請他提意見。當時牛頓已經72歲了,自知很難憑借自己的腦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他還是認真地寫了一份意見書,總結了幾種可能的解決辦法。他首先指出,鐘表法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由于船只的運動,以及遠洋過程中濕度、溫度和重力的不斷變化,這樣的鐘表還沒有造出來。他還暗示說,符合航海要求的鐘表將來也不太可能被制造出來。
7 x9 e) M) K3 |* K7 r4 D 他還提出了月距法,認為這種方法也是可行的,但天文學家們仍需進行大量的工作。& Y3 n% J0 F6 k! v8 \! v
委員會認真考慮了牛頓的建議,決定設立經度獎金,對所有合理的方法,無論是否出自英國本土科學家之手,一律一視同仁。1714年7月8日,英國政府正式頒布了一項“經度法案”,法案規(guī)定,凡是有辦法在地球赤道上將經度確定到半度范圍內的人,獎勵2萬英鎊;將經度確定到三分之二度范圍內的人,獎勵1.5萬英鎊;將經度確定到一度范圍內的人,獎勵1萬英鎊。$ _4 _' J5 |6 O, Z3 R0 O' a
當時地理學家已經知道,地球赤道上經度一度的距離大約是60海里,相當于108公里。這個距離對于航海來說并不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距離,由此可見當時人們對經度的測量是非常沒有信心的。2 a0 X/ }' b) f4 O
這個經度大獎如果對應于時間的話,是多少呢?已知每小時對應的經度是15度,半度經度就相當于2分鐘。當時,從倫敦出發(fā)的帆船大約需要6個星期的時間才能到達加勒比海,由此可以算出,如果采用鐘表法的話,這塊表每天的誤差不能大于3秒鐘。前文已經指出,當時格林威治天文臺使用的那臺堪稱世界最準的擺鐘也只能做到每天誤差不超過2秒,而那是一臺鐘擺長達4米的龐然大物,而且還是在陸地上工作!所以,當時沒人能夠想象得出如何才能造出這樣一臺鐘表,能夠抵抗遠洋航行的干擾。3 l1 N8 v5 [, C5 H7 R$ \6 j& Y8 m
但是,2萬英鎊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據估計,1714年時的2萬英鎊大約相當于現(xiàn)在的180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的話,這是一筆超過1億元的巨款!* L/ V5 ~6 M( ^9 [% r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很快,經度委員會的門檻就被前來應征的人們擠破了?上У氖牵芏嗳诉B具體問題都沒有搞清,有人拿來了永動機的設計模型,還有人拿來了測量航速的“秘密武器”。這些方法完全不靠譜,委員會的人只有苦笑。
$ O7 n' [! K, ? 有個名叫杰瑞米·塔克(Jeremy Thacker)的人提出過一個值得一提的方法。他設計了一臺小巧的擺鐘,把它放進一個真空容器里,這樣就避免了氣壓和濕度的影響。他設想這臺“精密時計”(Chronometer)被放在一個常平架上,這樣就杜絕了船只搖晃產生的影響?墒牵@樣一臺鐘表并不能抵抗溫度的變化。要知道,擺鐘的速度和鐘擺長度有很大的關系,長度的微小變化就將帶來巨大的差異。事實上,塔克經過試驗后承認,他設計的這臺“精密時計”即使在最完美的情況下,也只能做到每天誤差低于6秒,遠遠達不到經度委員會的要求。
& q" e8 D% N2 I0 ^ 這樣一個“世紀難題”,需要一個百年不遇的天才來解決。經度之戰(zhàn)的主角馬上就要出場了。
& E3 t, ] s) n+ U! }0 I' o/ Z- l- [4 ^8 e1 k% `
九
; F& c# A' P& V1 r6 q
6 x9 `* j$ @, E8 n$ D 300多年前,一個平凡的人根本不會在地球上留下多少痕跡,約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就是這樣。他于1693年3月24日出生在英國約克郡,在家里的5個孩子中排行老大。關于他的家庭,以及童年生活的細節(jié),至今所知甚少,只知道他們一家不知何故突然搬到了林肯郡的一個名叫巴羅的小村子,附近有一條名叫亨波的小河。
$ Z& a) W' `, A, r 哈里森子承父業(yè),跟著父親學會了做木工。沒人知道他跟誰學的小提琴,反正后來他曾經在教堂的唱詩班擔任指揮,并且對音階的基本理論發(fā)生了興趣。同樣,沒人知道他從何時開始突然渴望讀書,那時有關自然科學的書非常稀少,一位牧師借給他一本劍橋大學數學家桑德森教授所做的自然哲學講座的記錄,哈里森如獲至寶,把整本書都抄了下來,還給這本手抄本起了個名字,叫《桑德森先生的機械學》。. E V9 K5 ]' n
成年后的哈里森對文學一直缺乏興趣,一輩子拒絕閱讀莎士比亞,卻把這本《機械學》,以及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奉為珍寶。事實證明,哈里森確實缺乏文學素養(yǎng),不善于用書面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他曾經把自己和經度委員會打交道的過程寫成了文字,結果第一句話就占了25頁,而且?guī)缀醪粠б粋標點符號!
' z9 x7 e8 k* H4 ?- _+ a3 F2 n 1713年,19歲的哈里森造出了一臺擺鐘。沒人知道他為什么這么做,也沒有證據證明他跟任何人學過這門手藝,因為當時巴羅村附近從沒有生活過任何一位鐘表匠。后人猜測他只是把一座現(xiàn)成的擺鐘拆了開來,研究了一下內部結構,就自己仿制了一臺?墒牵菚r的擺鐘非常昂貴,很難想象哈里森是如何得到一臺能讓他隨便拆解的擺鐘的。- q1 q, A7 _; q0 w, ^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人特別喜歡機械,歷史上出過很多機械大師。世界上第一座機械鐘就是由英國貝特福德郡的一個不知名的英國機械師于1283年制造出來的,在此之前人們只能用日晷、沙漏或者水漏來計時。 G) _7 t: p' x4 W
無論哈里森從哪里得到的靈感,他確實造出了一臺擺鐘。如今它被保存于倫敦同業(yè)工會會所的展覽室內,凡是看到它的人都會首先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這座擺鐘幾乎完全是用木頭做成的。它用橡木做齒輪,黃楊木做軸,只在連接處用了少量的黃銅和鐵。哈里森確實是一個好木匠,他對木頭的結構很有研究,充分利用了橡木的紋理,把最堅實耐磨的部分用在了齒輪上,因此這臺鐘的木齒在正常情況下永遠不會因磨損而脫齒。
- z1 r: B# y7 f! t/ W 哈里森在1715年和1717年又分別制造了兩臺一模一樣的木頭擺鐘。他邊干邊鉆研,搞清了所有機械鐘表誤差的來源。1720年,當地一位爵士出錢讓哈里森幫忙在自己莊園里建造一座塔鐘,他花了2年時間造了出來。現(xiàn)在這座塔鐘仍在報時,近300年的時間里里除了一次裝修外從來沒有間斷過。
1 }5 Q/ ]; I7 Z* g# U 這座塔鐘也是木制的,不用上油就能工作。哈里森選用了一種會自己滲出油脂的熱帶堅木做為摩擦部件,非用金屬不可的地方也都選用了上等黃銅,因此這臺鐘完全不必擔心生銹,杜絕了空氣濕度對精度造成的影響。+ _8 U/ t( {+ E
但是,這座鐘真正值得稱道的是哈里森做出的兩大發(fā)明。第一,他設計了一種新式擒縱器(Escapement),并根據它的樣子起名叫做“螞蚱”(Grasshopper)。擒縱器是鐘表的核心部件,它在鐘表的動力源(比如彈簧“弦”)和計數器(比如鐘擺)之間建立了聯(lián)系,負責把能量傳遞給計數器,同時把計數器的脈動傳遞給鐘表指針。通常,擒縱器是摩擦的主要來源,但哈里森設計了一種像螞蚱腿似的擒縱器,幾乎完全沒有摩擦,這就極大地提高了鐘表的精度和抵抗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
$ F# `' g" T; i+ X4 G 第二,哈里森設計了一個“烤架”式鐘擺。如前所述,鐘擺的長度對擺動頻率影響極大,而金屬的熱脹冷縮是早期鐘表不準的最大的原因。哈里森通過實驗知道,銅和鐵有著不同的熱脹冷縮比,于是他把9根長短不同的銅棍和鐵棍并列在一起,組成一個像烤肉架一樣的東西,兩種金屬不同的漲縮程度相互抵消,于是鐘擺的長度就不受溫度的影響了。& h( ~% q$ a' y5 U; u
為了驗證這座塔鐘的準確度,哈里森學會了利用星星來定時。他和弟弟合作,每天在自家臥室里觀察幾顆恒定的星星。他們用臥室窗戶的窗框和鄰居家的煙囪做為準線,記錄這幾顆星星消失在煙囪背后的時間。因為地球自轉的緣故,每顆星的消失時間都會比前一天快3分56秒。哈里森用這架“天文鐘”矯正了自制的塔鐘,發(fā)現(xiàn)這臺塔鐘每個月誤差不超過1秒鐘,其精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此高的經度完全得益于這兩項新技術,哈里森單槍匹馬引發(fā)了制表業(yè)的一次革命。6 g, N$ C. o+ t7 c8 m2 p+ Q
u) ~6 _2 Z9 } 十
% ^7 U8 D' Y. Q0 l" ?$ u( ~2 ^! |! U7 ~4 y. |2 v1 Y
沒人知道哈里森是在什么時候知道經度獎金的。不過經度問題是當時歐洲家喻戶曉的一個難題,哈里森沒有理由不知道。但是,據他后來回憶,直到1727年時他才開始專注于這個問題,畢竟他在此之前制造的鐘表都是固定在地上的。要想適應海洋,還需克服不少新的困難。
* ~5 A1 q1 S+ H& y. Q2 F3 z 哈里森經過4年的努力,終于想出了解決船只晃動的辦法。他設計了一種平衡擺,兩只鐘擺的兩頭分別用一根彈簧連接在一起。這樣一來,一根鐘擺受到的震動就會被另一根鐘擺所抵消,無論船再怎么搖晃,都不會影響這種平衡擺的頻率。, Z8 |) G9 l+ f$ m. b# h
想出了這個妙法之后,哈里森正式決定向經度難題發(fā)起挑戰(zhàn)。他帶著設計圖紙,去倫敦找經度委員會。可一問才知,這個大名鼎鼎的委員會連個辦公室都沒有。原來,委員們受不了白癡們整天轟炸,干脆雇了一名秘書負責把關,他所做的工作就是打印一封封格式化的回信,告訴那些瘋子們:你們別想了,這2萬英鎊不屬于你們。7 Q3 m( Q. e' N l; ~8 Z9 S
找不到委員會,哈里森只好去找他唯一聽說過的人-格林尼治天文臺的新臺長哈雷。哈雷待人非常熱情,他耐心聽了哈里森的述說,然后誠懇地告訴他:經度委員會只有三類人:天文學家、數學家和航海家,沒人能看懂你的圖紙。- x2 Y& P* c+ O* ~8 N- F7 i
哈雷推薦哈里森去找喬治·格雷厄姆(George Graham)。此人比哈里森大20歲,是當時倫敦最有名的鐘表匠,也是英國皇家學會(相當于中國科學院)的會員。第二天上午十點,哈里森準時敲開了格雷厄姆家的大門。一開始格雷厄姆的態(tài)度并不十分友好,可當他看了一眼圖紙后,立刻意識到眼前這個從鄉(xiāng)下來的木匠不是在開玩笑。結果,兩人從上午十點一直討論到晚上八點,格雷厄姆還請哈里森吃了頓豐盛的晚飯。臨走前,格雷厄姆從自己的私人金庫里拿出200英鎊,把它做為無息貸款借給了哈里森。
& f4 F& I) G5 E4 K# k8 c d “你不用著急還這筆錢,”格雷厄姆說,“我只想盡快地看到你用這筆錢做出一臺樣鐘來!
, l) x! a$ i9 \) F 這位喬治·格雷厄姆被后人譽為“正直的喬治”,是有道理的。
1 n; V; i* K* } 哈里森拿到這筆巨款后,立刻回家和弟弟一起開始了艱苦的工作。5年之后,也就是1735年,第一臺樣鐘做出來了。這臺被稱為H1的航海鐘重達42公斤,被裝在一個長寬高均為1.3米左右的銅殼內。兄弟倆用家里的壁爐檢驗了它抵抗高溫的能力,又把它放進一艘小船,在村子旁邊的亨波河上檢驗了它對付搖晃的水準。滿意了之后,兩人把它抬到了倫敦,去找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立即找了5位皇家學會的會員前來參觀,其中自然包括哈雷。5人檢查了H1的機械結構,一致叫好,并聯(lián)名給經度委員會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推薦信。
7 N' e5 h f+ d' o! G F R( _# ]4 _ 有了專家的推薦,經度委員會出錢讓哈里森帶著H1出海檢驗。首次遠航的目的地選擇了葡萄牙的里斯本,1736年,英國海軍大臣親自寫了一封介紹信,把哈里森送上了“百夫長”號軍艦。船長普羅克特安排H1“住”進了自己的休息室,還用鐵鉤把H1吊在房頂上,盡量減少震動。哈里森就沒這么好運氣了,這是他第一次出海,暈得上吐下瀉。所幸去時遇到順風,一個星期后就到達了里斯本。可船一靠岸,好心的普羅克特船長就猝死了,沒有來得及在航海日志上留下關于H1的任何記錄。
2 O% T4 P. E" {8 r9 ^& o6 d0 h% F) h 回程的時候,“百夫長”號遇到了風暴天氣,在海上飄了一個多月才返回英國。就在船快要靠岸的時候,新船長認為對面是達特茅斯附近的斯塔特,而哈里森根據H1給出的經度數據,認為這是彭贊斯半島上的利澤德。
+ t' ]( A8 P7 c# c, S# [: R% u0 V 最后證明H1是對的,兩地相差100公里。在暗礁密布的英國海灘,這100公里的差別足以造成一次海難。
8 f; q* ~2 L6 c+ p' |- Q4 q0 p! t' {
十一
: L; s: V4 T" P4 x) p) }9 T, |
5 K! f q/ k& j% a2 G$ I$ ? 1737年6月30日,經度委員會的8名常委聚在一起開會,聽取哈里森的報告。8人中除了哈雷以外,還有2名來自海軍的高官,3名皇家科學院的教授,以及2名政界人士。說來奇怪,這是經度委員會成立23年以來第一次召開全體會議,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必要這么做,一個秘書就足以打發(fā)在此之前的所有應征者們。也許有人會批評他們這樣做有些傲慢,但是當你整天面對的都是一些“經度瘋子”時,誰也沒這個耐心。而哈里森所受的待遇正好說明,專家們絕不都是一些狂妄自大的人。. @- P o7 U' S0 t6 h7 g$ m
出乎委員們的意料,哈里森并沒有急于申請進行一次駛往加勒比海的試驗(因為這是獲得經度獎金所必須的),而是逐條指出了H1的不足之處。按理說,H1的經度足以保證哈里森獲得二等獎,但哈里森是個完美主義者,他通過這次里斯本試驗,發(fā)現(xiàn)了幾個設計上的小錯誤。他知道自己有能力改正這些錯誤,造出一臺“完美”的時間機器。為此,他向經度委員會申請,先不做加勒比海試驗,而是預支一筆經費,讓他再制造一臺新的航海鐘。$ J# D( N" u: o8 p
其實,當初的“經度法案”有過這方面的規(guī)定。為了鼓勵應征者,經度委員會有權向提出可行性方案的窮人預支獎金,做為試驗經費。于是,經度委員會當即同意了哈里森的要求,預支給他500英鎊,供他再制造一臺新的改進型航海鐘。- A" h3 M9 X& \6 u. x( }
事實上,經度委員會一直存在了100多年,累計預支出去的研究經費高達10萬英鎊?梢哉f,經度委員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官方的研究開發(fā)資助機構。
9 v: I$ c! N3 C: h& s, U 哈里森只花了3年的時間就做好了H2。1741年1月,哈里森帶著H2回到倫敦,把它展示給經度委員會。H2比H1略小,卻反而更重了,因為哈里森把原先一部分木質材料改成了銅。除此之外,哈里森改進了驅動系統(tǒng),并設計了一個更加靈敏的溫度補償器。! n1 y3 ]/ [* ?# B+ [2 u6 a8 T
當時英國正在和西班牙開戰(zhàn),因此經度委員會沒有急著讓它出海,而是在陸地上對H2進行了一系列比海上條件更加嚴酷的試驗,H2經受了考驗。
H) L- N2 o1 @6 c* _6 W 但是,哈里森卻又一次提出了反對意見。原來,他在H2完成之后才意識到,原先的設計不能抵抗船只轉彎時造成的離心力,因此每次改變航向都會對航海鐘帶來一個微小的誤差。哈里森絕不允許一臺不完美的航海鐘出海試驗,他又向經度委員會申請了500英鎊,并保證將會做出一臺“世界上最完美的鐘表”。
: Y1 ]/ v0 T/ k) t! @2 p 此時的哈里森已經48歲了。他舉家搬到了倫敦,把自己關在房子里,開始制造H3。他的助手已經從弟弟換成了兒子威廉·哈里森(William Harrioson)。威廉是老哈里森和第二個妻子生下的孩子,也是哈里森所生的三個孩子當中唯一長大成人的。當時威廉只有13歲,他的童年和青春期都是在H3的陪伴下度過的。/ n- f/ [3 H# Z% t, ]
5 @0 a% c% Y" A9 ~ 十二4 A. x X8 x( `( h
( Y" a/ R. }- L6 o+ C
1741年還發(fā)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一支英國艦隊奉命駛向南美洲,其中就有哈里森曾經乘坐過的軍艦“百夫長”號,新船長名叫喬治·安森(George Anson)。這次航行沒有帶H1,而是依然靠水手的估計來判斷經度。沒想到,就在艦隊駛過南美洲最頂端的合恩角時,遇到了風暴。連續(xù)58天的狂風暴雨把他們徹底吹離了航道,艦隊的其它5艘戰(zhàn)艦也和“百夫長”號失散了。等到雨停了之后,安森完全判斷不出自己到底在哪里。此時船上的給養(yǎng)快用光了,不少船員得了嚴重的壞血病,完全失去了勞動能力,必須立刻上岸補充淡水和食品,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 k! B! _4 O @1 A! \ 安森知道南美洲太平洋一側的外海有一個名叫費爾南德斯的小島,位于南緯35度的地方?砂采恢雷约旱慕浂龋荒芟认虮瘪偟侥暇35度,然后沿著緯度線航行。但是,到底向東還是向西走呢?安森決定向西。可走了4天都沒有見到大陸,他心里有點發(fā)慌了。船上每天都要死掉6-10個人,再找不到陸地,恐怕就連操縱帆船的人都沒有了。
/ Y2 t9 L5 }. I( K8 X" Z5 u5 m* i 于是,安森決定立即掉頭往東。此時正刮西風,兩天之后他們就看到了陸地。誰知走近一看,卻發(fā)現(xiàn)這是西班牙占領的智利,海岸邊都是懸崖峭壁,根本無法登陸!沒辦法,他又只好再一次掉轉船頭。事實上,安森后來承認,當時“百夫長”號距離費爾南德斯只有幾個小時的航程了,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發(fā)現(xiàn)海島。% {, S, U' T/ A! N1 E
因為測不出經度,“百夫長”號在海上耽誤了2個星期,多賠進去80條生命。
1 U* u% R, |6 l9 Z 當哈里森得知“百夫長”號的悲劇時,正在倫敦的家中緊張地忙碌著。不過他顧不上為這艘船的命運擔憂,因為又傳來一條壞消息:經度委員會中最支持他的哈雷因病去世,頂替他的是第三任皇家天文臺臺長-詹姆斯·布拉德利(James Bradley)。布拉德利是牛津大學的天文學教授,曾經試圖測出地球到星星之間的距離,雖然沒有成功,但卻因此而測出了準確的光速。
: Q7 Y& B5 b' d. P, R0 F* q 布拉德利是經度委員會的8名常委之一,曾經簽名支持過哈里森。但是,做為一個天文學教授,他更希望月距法獲得經度獎金。上任之后,布拉德利立刻開動馬力,加快月距法的研究進程。經度之戰(zhàn)從此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0 @+ Z1 ^. S. ~
前面說過,第一任英國皇家天文臺臺長弗拉姆斯蒂德的遺孀于1725年出版了《不列顛星表》,月距法的一大支柱問題解決了。1731年,也就是哈里森完成H1的設計草圖的那年,兩個分別住在大西洋兩岸的發(fā)明家發(fā)明了反射象限儀(又叫八分儀)。這是一種用來直接測量星體夾角的儀器,有了它,船員們就可以在晃動的甲板上直接量出月亮和星星之間的距離。) V( p o( b9 \$ Z' x5 j
歐洲的海員們把這架儀器叫做哈德利象限儀,因為這是英國人約翰·哈德利(John Hadley)發(fā)明的。但是,幾乎與此同時,遠在美國的托馬斯·戈弗雷(Thomas Godfrey)也做出了一臺幾乎一模一樣的象限儀,只是由于當時的美國不夠強大,戈弗雷的名字只是在科技歷史書上才會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不是偶然的,這說明當時的科技界盛行單兵作戰(zhàn),合作的必要性還沒有得到科學家們的足夠重視。9 U s- m& F A" L, n7 T7 ?
月距法是個例外,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復雜了,不可能憑借一人之力獲得成功。就拿星表來說,英國人弗拉姆斯蒂德只是完成了北半球的星表,南半球的星表是一個名叫尼古拉斯·路易斯·拉卡雷(Nicolas Louis de Lacaille)的法國天文學家完成的,為此他專程前往南非的好望角,在那里住了很多年,最終完成了對南方天空的觀察記錄。
3 N6 h( s; f# y 月距法的另一大支柱-月球的運動軌跡,則是由一名德國人完成的。托比厄斯·邁耶(Tobias Mayer)是一個在地圖局工作的德國制圖專家,他于1755年制作了一份《月球表》,準確地描述了月球在任意時刻的位置。邁耶也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他參考了瑞士數學家倫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對月球軌道所做的計算。歐拉是一個天才的數學家,他用一組優(yōu)美的方程式描述了地球、太陽和月亮之間的相對運動,解決了那個令牛頓感到頭疼的數學問題。
' V1 p" n' g% _6 L8 Q) |3 B 1757年,布拉德利拿到了邁耶的《月球表》。他用自己在格林尼治天文臺觀測多年得到的數據和這份表格做了對比,發(fā)現(xiàn)其誤差已經足夠小,滿足了經度獎金所規(guī)定的精度范圍。為了保險起見,他派出多名天文學家,到世界各地進行觀測,以期進一步驗證這個表格的準確性,其中一人名叫內維爾·馬斯卡林(Nevil Maskelyne),是布拉德利的好友,也是哈里森最大的敵人。% H- s `+ |& Z* V: G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馬斯卡林都很像是那個固執(zhí)的弗拉姆斯蒂德。他出生于1732年10月5日,比哈里森年輕40歲。他從小就是一個學習刻苦的好學生,一心想成為一名重量級的科學家。迷上天文學后,他更是一心鋪在上面,甚至把婚期推遲到了他52歲那年,比弗拉姆斯蒂德都要晚6年。
8 C# C, S( y5 i- f2 E0 _% Q0 _. a( [% j 認識馬斯卡林的人都說他是個冷酷的家伙,他對除了天文之外的一切事情絲毫不感興趣。他喜歡用第三人稱稱呼自己,甚至在自傳中也是這樣。他過了一輩子機器人似的生活,甚至把自己所花的每一筆錢都做了記錄,但這份記錄卻采取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口吻,絲毫不帶有任何感情因素。
: R5 G$ e; P. H) T' \$ m 但是,馬斯卡林有一點和弗拉姆斯蒂德完全相反。在對待月距法的態(tài)度上,他一點也不在乎到底是誰做出的貢獻,而是只要有用,就毫不遲疑地拿來用。不過,絕不能以此來指責馬斯卡林剽竊,事實上,馬斯卡林的態(tài)度才是科學家應該有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集思廣益,盡快地解決問題。; T$ h% D4 k' f6 X- M3 \- I
當然,馬斯卡林也許并不是為那些在海上懵登轉向的海員們著想。他的目的很簡單:贏得經度獎金。他知道,自己只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哈里森。$ J: D& U" G) S' l
1 h0 J7 h/ J6 g" a# s3 f
6 A) w# b1 D& Z$ l1 U& o7 r 十三* Y2 U( S1 x5 m/ U, H
/ d7 d) R1 X1 m" B
就在天文學家們組成跨國聯(lián)盟,共同向終點發(fā)起沖刺的時候,哈里森卻陷入了泥潭。H3進展得很不順利,遲遲沒能完工。有人曾經懷疑他利用自己的名氣為別人制造鐘表賺取外快,但事實證明,那段時間他只是零星地接過幾次小活,他的收入來源幾乎完全來自經度委員會。根據記載,哈里森曾數次向經度委員會提出延期,并申請經費支持。經度委員會滿足了他的要求,一共給他撥過5次款,每次500英鎊。' `$ E: s9 N2 \+ y2 e
看似很多嗎?可是,這2500英鎊支持了哈里森19年!
q2 [# |6 f% X& Y/ `* y 1757年,哈里森終于完成了H3。這臺機器只有60厘米高,30厘米寬,重量也只有35公斤。H3包含了幾項新的發(fā)明,哈里森用圓形的平衡器代替原來的啞鈴平衡器,解決了離心力的問題。他制造了一塊“雙金屬片”(Bimetallic Strip),代替了原先用來抵抗溫度變化的“烤架”。這種金屬片至今仍然被廣泛用于恒溫器內。他還發(fā)明了一種“帶夾圈的滾珠軸承”(Caged Roller Bearing),直到現(xiàn)在還能在帶運動部件的機器上找到這種軸承。
5 z" c) @: O! t4 C+ v5 p# x: O H3一共包含了753個零件,是到那時為止最復雜的一臺鐘表。哈里森父子倆深感力不從心,便把許多部件承包給了倫敦的鐘表匠。但是哈里森非常小心地不讓他們接觸到整體設計,他不想讓H3的秘密被外人知道。這樣做雖然對保護專利非常有利,但卻屏蔽了他人的智力,減緩了H3的進度,客觀上給了月距法一個趕超的機會。
8 w; p& o$ r8 W: ?# q 值得深思的是,正是一次來自他人的貢獻,使得哈里森茅塞頓開,最終解決了經度難題。1753年,哈里森委托一位名叫約翰·杰弗里斯(John Jefferys)的鐘表匠為他制作一塊私人用的懷表。這塊表用到了很多H3里面的技術,只不過被大大縮小了。出乎哈里森意料之外,這塊懷表居然非常準時。要知道,以前的鐘表匠們都認為擺鐘是越大越準,可是,在哈里森解決了一些常見的技術問題之后,這項規(guī)則悄悄發(fā)生了變化,高頻的振子反而比體型巨大的擺鐘更加穩(wěn)定和準確。哈里森直到親自使用了杰弗里斯制造的懷表后才恍然大悟,明白了這個道理。
3 R! F& f2 X1 B 1757年,哈里森再一次向經度委員會申請延期,他打算把過去的設計推倒重來,制造一塊航海用的懷表。2年之后,也就是1759年,H4問世了。跟它的三位兄長相比,H4是個名副其實的小不點。它的直徑為13厘米,重1.45公斤,做為懷表略微大了點,但仍然可以很容易地裝進一個銀表盒里,隨身攜帶。, R& ]* m$ F$ }. U6 n
這塊表內最重要的部件大概是幾塊微小的鉆石,哈里森把它們裝在齒輪之間,用來消除摩擦。大概是因為H4太小了,就連哈里森也沒法完全省掉潤滑油,所以H4必須每3年拆洗一次。
! A6 P$ B: Z! m8 Q 哈里森對這塊表非常滿意!拔叶纺懻f,世界上沒有哪個機械或者數學的東西比H4更漂亮或者更精美了,”哈里森說,“我衷心感謝上帝,讓我活了足夠長的時間完成了這件寶貝!
T! j C+ j, R. n" Q$ F# ~ 接下來所要做的就是讓H3和H4去加勒比海走一趟。此時老哈里森已經67歲了,無法親自跑一趟,好在兒子威廉完全能夠勝任這一工作。1761年5月,威廉帶著H3來到樸次茅斯港等待經度委員會派船出海,老哈里森留在家里繼續(xù)對H4做最后的精調。誰知經度委員會遲遲沒有發(fā)船,哈里森斷定是天文臺新臺長布拉德利搗的鬼。布拉德利肯定是不會承認這一點的,他有足夠的理由為自己辯解:他正忙著觀測金星凌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