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7| 20
|
直徑340的滑動軸承徑向游隙選擇 |
| ||
點評
1、圖的油槽少了個角度----實物90的圓兩處相切;2、這是徑向斷面圖,還需要軸向剖面圖---軸向是圓柱;3、軸的表面光潔度-----0.8;4、瓦(套)的表面處理工藝--------0.4
傳遞動力,300轉(zhuǎn)。設計有油槽,附在下面,請大俠分析一下。
礦山機械也是可以做回到理論的要求,是有些人認為能用就成進而認為不必要而已。
這種工況只是個支撐作用吧。還是從油膜的保持去著手改善。
補充:銅套和軸的配合長度430mm,軸另一端支承為脂潤滑,軸頸為285,套和軸的間隙允許到2mm。
重型機械,傻大笨粗,對定位精度要求低,主要是傳遞動力。
| ||
點評
能斷定無法形成油膜嗎?
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法的例子,因為不能保持在流體摩擦的狀態(tài),所以再處理表征更大的問題就優(yōu)先了。
如果油膜無法形成,本來應該應該是流體摩擦的變成了干摩擦 ,那么產(chǎn)生的熱量也是相差很多
確實需要散熱,油量的70%主要是散熱,把摩擦部位的熱帶走。
又不是強調(diào)散熱,油多也未必能形成有效油膜。油槽只是在促使油膜的形成條件之一,不理解油膜成形機理就開不好油槽位置與形狀,就是個通油的油路而已。倒不如直接改用脂潤滑。
循環(huán)油每分鐘85升,在銅套非受力邊還開有油槽,增大通油面積。
| ||
點評
傻大笨粗的設備,這個間隙是幾十年一貫的選擇。
| ||
點評
發(fā)的截面圖如下,請大俠繼續(xù)關注
| ||
點評
礦山機械
| ||
點評
軸是垂直的,受力基本恒定在油槽的對面(有沖擊時除外)
干摩檫則時時在發(fā)生,發(fā)熱就源于此因。
-實物90的圓兩處相切--這就有爭議了,大軸受重力影響,兩圓相切點在正下方,軸旋轉(zhuǎn)后會偏位,又因間隙大且未嚴謹定位,軸實際工作位是變動的,亦即只靠油本身的張力成膜,且不能有效維持油膜的狀態(tài),邊際摩檫是常態(tài)
1、圖的油槽少了個角度----實物90的圓兩處相切;2、這是徑向斷面圖,還需要軸向剖面圖---軸向是圓柱,配合處長度430;3、軸的表面光潔度-----0.8;4、瓦(套)的表面處理工藝--------0.4,材質(zhì)鉛10錫10
1、圖的油槽少了個角度;2、這是徑向斷面圖,還需要軸向剖面圖;3、軸的表面光潔度;4、瓦(套)的表面處理工藝。
| ||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qū)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wǎng)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4-11-16 06:39 , Processed in 0.06669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