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qū)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4009|回復: 1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制造競爭力下跌源于勞動力成本走高?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fā)表于 2018-7-16 07:23:2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很多人將中國制造競爭力下跌歸咎于勞動力成本走高。如果這個邏輯正確,那德國和瑞士這種勞動力成本奇高的國家早就不應該有大規(guī)模工業(yè)生產了,這兩個國家勞動力成本比美國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們在制造業(yè)的金字塔頂端游刃有余。




一、高薪之下德國如何發(fā)展制造業(yè)

多年前曾有位美國學者做過一個對比,發(fā)現當時中國工廠的工人薪資不足美國工人的1/20,同時生活成本是美國的一半。當美國工廠工人時薪23.32美元,另加雇主還要支付每小時8.47美元健康保險時,中國工人的時薪只有1.36美元,社保成本未知。

以不足美國工人1/20的薪酬如何負擔接近美國1/2的生活成本?這種嚴重的分配不均讓中國工人薪酬上漲成為必然趨勢。到2014年,中國勞動力成本已經和美國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在美國每花費1美元的勞動力成本,在中國也大概需要96美分。這還并沒有考慮到物流成本。


很多人將中國制造競爭力下跌歸咎于勞動力成本走高。如果這個邏輯正確,那德國和瑞士這種勞動力成本奇高的國家早就不應該有大規(guī)模工業(yè)生產了,這兩個國家勞動力成本比美國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們在制造業(yè)的金字塔頂端游刃有余。

令人細思極恐的是,借助高度自動化和商業(yè)模式的改變,以后歐洲制造不僅會繼續(xù)把控高端精密技術生產,還可能收復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部分江山。勞工價格本身對未來制造業(yè)而言,本身就已經不再是決勝要素。

二、誰在反擊中國制造?

前段時間和一位中國企業(yè)家聊天,他在德國買了家高精機械企業(yè),還在中國建了工廠,借力德國的技術和技師。私下里說到中國制造業(yè)的未來,他的觀點是,中國很多工廠的自動化程度相當高,甚至已經實現“工業(yè)4.0”中的物聯網概念。但他反問說,若是從機床開始質量就不行,即使實現了高度互聯,產出的產品質量和性能能好得了么?說白了,“工業(yè)的母機”都不好,何談下游?


他說,以往中國制造講究“短平快”,中國工廠買中國制造的便宜機床,5年回收設備投入并賺錢,設備報廢直接更新。但這幾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中國廠家愿意買德國的機床,雖然價錢可能貴幾倍,但產品質量得到提升,而且從機床的使用壽命來計算單位成本投資,反倒更合算。

成功的歐洲制造企業(yè)在反擊中國制造時,主要靠的是產品品質和技術創(chuàng)新,還有一種不浮躁的心理。這種制造業(yè)的短板不僅體現在金字塔頂端。

制造業(yè)商業(yè)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工業(yè)生產的高度自動化,以及高附加值服務,讓各種類型的制造企業(yè)對廉價勞工的依賴都在減少。

1995年到2005年10年間,英國190年歷史的制鞋品牌Clarks關閉了所有在英國的工廠,生產基地全部轉移至海外,用第三方工廠。當時這家企業(yè)聲稱將生產基地轉移到遠東是生存下去的唯一路徑。

一二十年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1949年由德國人創(chuàng)立的阿迪達斯品牌1993年就在德國關閉了最后一家工廠,徹底轉向亞洲制造,尤其是中國和越南。

還沒到30年,自動化和機器人的技術進步已經讓阿迪可以將產品線搬回德國,回歸“德國制造”。

阿迪達斯正在德國建一個4600平方米的“機器人工廠”,起名“速度工廠”(Speed factory),他們的技術合作方也是一家德國科技公司。這家工廠只有160名工人,明年卻可以實現100萬雙鞋的年產能。他們很快將在美國建第二家機器人工廠,之后在歐洲各地還會陸續(xù)建成類似工廠。德國機器人鞋廠產出的阿迪運動鞋價格不會高于中國工廠。的確,阿迪達斯在亞洲的年產能3億雙鞋,相比而言目前德國工廠產量根本不足以取代亞洲的100萬工人的手工。但,也只是“暫時”不會取代而已。

阿迪達斯的老對手耐克也走的類似的遷徙之路。二三十年前耐克鞋廠先是建在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之后轉移到中國,很快就變成了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F在僅在印度尼西亞,耐克就有超過10萬工人,工廠都在貧困偏遠的地區(qū),這些工人一周工作六天,只有大概21美元薪水。

即使勞工廉價到如此地步,耐克也在嘗試做機器人工廠。因為單純拼勞工成本,是沒有底線可言的。

三、Zara改變的服裝企業(yè)模式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Pedro Nueno之前對新浪財經說:一家優(yōu)質的制造業(yè)企業(yè),勞工成本應該只占約兩成,其他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物流,科技等。在中國生產,勞工成本或許低些,但物流成本很高。這種長供應鏈生產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很多產業(yè)的需求了,從時尚產業(yè)到汽車產業(yè)都是如此。

以Zara這一全球風靡的快時尚品牌為代表,他們從自行設計新產品,大規(guī)模生產,到店鋪鋪貨整個過程只需要15天。甚至哈佛商業(yè)周刊都曾質疑這種模式是否太瘋狂,因為這個行業(yè)以往的供應鏈可以拉得很長,設計師通常有幾個月的時間來設計下一季的新款。雖然被質疑如此,Zara依然是全球最有盈利能力的服裝企業(yè)之一,毛利率甚至可以達到同類企業(yè)的數倍。

更重要的是,Zara改變了服裝行業(yè)的商業(yè)模式,以創(chuàng)新能力和供應鏈管理為制勝關鍵,廉價生產當然重要,但沒有以往那么重要。這一點對中國制造的沖擊很大!癦ara們”選擇將工廠設在離終端銷售最近的地方,而不是最便宜的地方。因為假設一個全球性服裝品牌生產基地都放在亞洲,那供應鏈太長,存貨成本都遠高于在勞動力上省下的成本。

現在,越來越多的歐洲本地品牌開始重拾“歐洲制造”的概念。我看到一家名為“Caroll”的法國女裝品牌甚至在每條裙子商標上都放一個顯著的夾頁,注明這條裙子是“法國制造”,并加注“我們選擇在法國制造這條裙子,支持法國紡織業(yè),提供就業(yè)”。在現實操作中,這個品牌25%的產品在歐洲生產,11%在法國本土生產。

拋去法國人的民族情結不談,從商業(yè)邏輯而言,歐洲的現代紡織生產技藝也有近百年的歷史,十分成熟,產品質量有保障。而且Caroll也是在選擇拉近工廠與終端市場的距離——在歐洲銷售的產品,大都在歐洲制造。這和Zara的商業(yè)邏輯切合。

四、高薪之下如何發(fā)展制造業(yè)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tǒng)計數據,在過去10年,歐洲僅有德國和瑞士的工業(yè)增加值占GDP比例沒有下跌:瑞士工業(yè)增加值占比GDP在過去20年都穩(wěn)定在18%到20%之間。德國則是23%,超過英國和法國工業(yè)增加值占GDP比例的兩倍。

所謂“去工業(yè)化”的概念,在這德國,瑞士,以及瑞典和奧地利都是不存在的。在歐洲,制造業(yè)板塊40%的工作都和服務產業(yè)相關,制造業(yè)的繁榮極大拉動了服務產業(yè)。寶馬慕尼黑工廠引入一個人體力學隱形板凳,都是蘇黎世一個創(chuàng)業(yè)兩三年的公司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

德國和瑞士算是全球最高薪酬的兩個國家,這其中,瑞士公司的挑戰(zhàn)更大,他們貨幣堅挺,勞動力短缺,監(jiān)管嚴格。但在工業(yè)領域占領高地的制勝法寶一直沒有發(fā)生變化:創(chuàng)新,生產效率以及高附加值服務。

有一家瑞士的管道生產商,他們工廠和總部都在瑞士,主營業(yè)務就是塑料管道。這個行業(yè)技術含量并不高,最強大的競爭對手都在中國。但這家瑞士管道廠以比中國制造高出一大截的價格,保證每年5%的純利潤率。秘訣在哪里?首先還是產品質量,他們甚至保證管道50年不滲漏;其次,他們將管道這個低技術含量產品作為一個“解決方案”推出,針對不同類型的工廠和廠房,都量身定做符合產業(yè)需求的管道安裝方案,并在管道里裝感應器,以對管道實現中央控制。這就讓普通的塑料管道變身成了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品。

就連“去工業(yè)化”最徹底的英國也在努力以“品質”在制造業(yè)領域搶回點失地。

倫敦有一家?guī)资隁v史的手工自行車工坊Brompton,在過去幾十年,受到中國大陸和臺灣自行車廠商的沖擊,英國只有兩家自行車廠幸存。這家是幸存者之一,專業(yè)生產高端折疊自行車。至今,他們依然采用傳統(tǒng)“銅焊技術”及“學徒制”,但技術很先進,是F1的飛輪儲能技術。如是產出的自行車起步價785英鎊,直到一兩千英鎊,甚至實現了自行車“定制生產”,顧客可以選擇各個部件的顏色和設計方案。之前他們的折疊自行車80%出口到44個市場,發(fā)展最好的市場就是德國和南韓。

這家工廠的勞工成本一點也不低,每名焊工年薪起步約3萬英鎊,需要培訓至少18個月。工廠250名員工,創(chuàng)造2750萬英鎊年銷售額,去年稅前利潤200萬英鎊。他們準備從明年開始大批量生產“電動”折疊自行車,中國被列為重要出口目標市場之一!巨D】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fā)表于 2018-7-16 08:25:22 | 只看該作者
只要房價跌下20%。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發(fā)表于 2018-7-16 08:26:52 | 只看該作者
人家的基本都是高端制造,利潤率高能養(yǎng)得起高薪工人。我們的大多數都是低端制造,利潤率低,所以會顯得人工成本高。彼制造和此制造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點評

正解!除此之外,低附加值還要承擔著ZF的高稅費。  發(fā)表于 2018-7-16 08:50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fā)表于 2018-7-16 08:34:30 | 只看該作者
說中國制造競爭力下跌源于勞動力成本走高這種理論很危險,甚至很惡毒,容易讓領導層信以為真,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可能會使這個國家萬劫不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fā)表于 2018-7-16 09:09: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蘇州裝配工 于 2018-7-16 09:10 編輯

5年回收設備投入并賺錢...

五年會發(fā)生很多事情,比如查環(huán)保 關了你的門

隔壁的HAAS VF3很好看,剛裝好,一紙封條不讓干啊
回復 支持 2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fā)表于 2018-7-16 09:37:57 | 只看該作者
人家產品利潤率高啊。你說發(fā)達國家一樣用人工,然后我們國家勞動密集型企業(yè)工人在減少,這都是事實。那就是2個原因了,1是我國產品利潤率低相比發(fā)達國家;2就是人家同樣一條生產線,產線較好,生產效率高,每條產線用的人少,等等其它原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fā)表于 2018-7-16 10:31:5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制造處于世界產業(yè)鏈的最底層,我們的競爭優(yōu)勢主要是低技術條件下低價格,說白了就是質量不高的情況價格只有發(fā)達國家的幾分之一,極高的性價比來搶占市場,所以各種勞動力及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勢必會削弱MADE IN CHINA的競爭力,而轉型升級不光需要內在的發(fā)展努力,更由于要搶發(fā)達國家高端制造業(yè)的飯碗,會需要直面美國貿易戰(zhàn)類似的種種打壓,破除中等收入陷阱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情,不然發(fā)達國家的數量為什么就耳熟能詳的那么少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fā)表于 2018-7-16 10:44:57 | 只看該作者
沒有質量意識,只圖價格便宜,這是個惡性循環(huán),長期下去,肯定沒有競爭力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fā)表于 2018-7-16 11:05:07 | 只看該作者
從原始的代工轉型到自主產品,本身就有風險,然后經濟發(fā)展的快速,導致生活成本提高,自然而然的用人成本提高。國內企業(yè)缺少核心競爭力是關鍵,所以國家一直在提倡科技企業(yè),研發(fā)型企業(yè),就是為了增加本土企業(yè)的競爭力。歐洲企業(yè)自身有核心技術是一個問題,另外就是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以及文化天然決定的。但是細化來看,西方高福利社會對于企業(yè)的賦稅高的本來就嚇死人,將近70%的稅率占比簡直感人。相比中國美國俄羅斯這種28%~32%的稅率占比,簡直是低于和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fā)表于 2018-7-16 12:44: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曉昀 于 2018-7-16 12:45 編輯

看到這篇文章覺得名字起的有點奇怪,所以,看完后分享給大家。

按文章題目的意思好像“中國勞動力成本升高了,導致中國制造競爭力下跌!”把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中國勞動力成本降低了,中國制造的競爭力會提高!勞動力成本降低了,產品的總成本相應會降低,這句話沒有錯,但是,產品的總成本降低了,會導致中國制造競爭力提高嗎?仔細思量下,是不是覺得那句話有點胡說八道呢?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產品總成本低了,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一定會占優(yōu)勢,但是,產品的內在質量和性能有變化嗎?一個產品的最主要的價值是它的使用價值!而使用價值的提高取決于除了勞動力成本之外的性能設計和制造質量。勞動力成本的升高是由于勞動者的生活和工作成本提高的原因導致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qū)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4-11-20 22:20 , Processed in 0.06080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