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qū)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斷箭斷箭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于螺栓預緊力問題---討論

[復制鏈接]
21#
發(fā)表于 2009-3-28 23:07:35 | 只看該作者
對于小的螺栓可用力矩扳手人工把到規(guī)定的力矩就足夠了,對于大的螺栓人的力量所不能達到的,就要有液壓扳手了,就是靠高壓達到規(guī)定的力矩,但相比之下液壓拉伸器的效果更好,他把力矩轉(zhuǎn)化成拉力,把螺栓拉長,然后再把螺母手 ...4 r0 o9 F9 F( F' S) x" ^& K
尋夢2009 發(fā)表于 2009-2-20 19:52
/ v4 n! W! {+ `4 v4 V' p$ ?
這個“液壓拉伸器”真是個好辦法呀,只是使用的范圍是不是有說道啊。勘热缯f螺栓連接的是橡膠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發(fā)表于 2009-6-22 13:45:33 | 只看該作者
樓上版主講的很對% [3 _9 {) U' S- F  _( I( u
只是目前車間里作業(yè)往往是一次就將力矩緊到規(guī)定值
; N$ u2 U0 ~# h. G) P1 j( ~# z" v我看老外的一些維修資料 他們都是規(guī)定這個力矩分幾次 一次達到多少來做 也就是一次緊固二次力矩。3 |* D5 S/ y" ]8 q! h1 a) _8 U
目前國內(nèi)很少做到這樣。 ' c& z; g2 N( X4 L! [0 O( U$ W! a# p
另外,設計人員給的力矩值也往往有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發(fā)表于 2010-3-26 10:12:32 | 只看該作者
很多都憑經(jīng)驗,或者借鑒別人的值,# t7 `8 K3 `' h7 S3 }9 |
具體都沒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發(fā)表于 2010-3-26 13:10:31 | 只看該作者
我在裝配的時候都是靠手感的,沒辦法啊,書到用時方恨少啊,設備也落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發(fā)表于 2010-4-6 10:48:58 | 只看該作者
具體的扭矩與軸力間的關系公式不具有普遍意義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發(fā)表于 2010-4-13 16:56:25 | 只看該作者
需要有檢測的擰緊工具才會好些,靠自覺不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發(fā)表于 2010-4-22 11:37:22 | 只看該作者
將這個帖子頂起,從中受益匪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
發(fā)表于 2010-4-22 22:32:38 | 只看該作者
塔式起重機螺栓連接的預緊力及應用方法" T6 ?/ i9 g/ Z
1、受拉螺栓的預緊力與外力間的關系
+ _* [. E. C/ D! }2 g& u8 S2 K  若將螺母充分擰緊,則螺母在螺栓的軸線方向前進了h,必然會使螺栓受到預緊力而使板受到壓力,假定沿板間將螺栓切斷,用P代表預緊力,T代表板間的擠壓力,由平衡條件得到P=T,即預緊力與擠壓力相等,此時螺栓桿的伸長Δl1,板的擠壓變形量為,若以E1和A1代表螺栓桿的彈性模量和截面積,E2和A2代表板的彈性模量和截面積。
) Z0 ^7 j2 T3 z( _; K2 ^' d( e5 i! r, x6 \
 。1)當外力N作用時,由于此力并不直接加在螺栓上,而是加在被連板上,因而將被連件趨于分開,壓縮變形減小,減少了板間的擠壓力,使擠壓力由減小為,此時由平衡條件有:外力N繼續(xù)增加,當加大到板間原來的壓縮變形完全消失=0,板間的擠壓力也隨之消失,與之平衡的預緊力也隨之消失。但并不意味著螺栓不承受拉力,反之,當板間的壓縮變形完全消失后,螺栓相應被拉長了,使螺栓拉長的力的增量。9 Y. L6 R# \! u+ c9 J( f2 a
: M+ E  c0 i0 D, P1 q3 u
 。2)一般情況下,E1和E2近似相等,但連接件的面積比螺桿的截面積A1大得多,假設E1=E2,A2=10A1,代入(2)式ΔP=0.1P.
+ l3 d& P& y% e9 U6 B8 ], J$ k8 p( i2 ~8 x8 n
  由以上分析可知,拉力螺栓連接必須施加預緊力,被連接件受到擠壓,當承受外力時,連接件間的擠壓力隨外力增大而減小,預緊力也減小。當外力加大到使兩連接件剛好分開時預緊力減小為零,螺栓所受的拉力將大于原來靜連接時施加的預緊力。& A: U7 a4 ?. N" D9 i, i9 Y/ H

5 W% u  |" S* ~3 d0 T  P  2、高強度螺栓連接的特點' h# ?# j+ o5 g) e$ i

* {9 ~& ]2 {9 S$ k* j( e  高強度螺栓的桿身采用經(jīng)過熱處理的45號鋼或合結(jié)鋼,其性能等級為8.8級、10.9級或更高。螺母和墊圈為相應性能等級的鋼材制成,安裝時要求將螺栓擰得很緊,取得很大的預緊力,將構(gòu)件接觸面壓緊。摩擦型的高強度螺栓完全依靠接觸面間的摩擦力來傳遞剪力,并以出現(xiàn)滑移為承載能力的極限狀態(tài)。承壓型的高強度螺栓以連接失效為承載能力的極限狀態(tài),并以出現(xiàn)滑移為正常工作的極限狀態(tài)。所施加的預緊力一般為螺栓材料凈截面積與屈服極限乘積的0.7倍,所選用的最大工作拉力應小于預緊力,以使構(gòu)件接觸面間仍有殘余預緊力,保證正常工作的可靠性。
: [3 E/ R7 T0 x4 h  C
1 {# U: O/ H8 S; A0 {8 F8 r  3、塔機塔身標準節(jié)套管連接螺栓& h0 Q4 v0 n: _" b

$ ?: @' {+ W' B7 x8 c- F  塔身標準節(jié)為主要受力構(gòu)件,工作時承受軸力、彎矩及扭矩。標準節(jié)間的聯(lián)接,我廠采用套管連接螺栓,塔身主肢由單角鋼組成,主肢端頭和套管端頭的平面上下連接,平面間的摩擦力可承受工作時由扭矩引起的剪力,因此,連接螺栓可視為摩擦型,而且用高強度螺栓聯(lián)接,所以預緊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相當多的在用塔機標準節(jié)連接高強度螺栓的預緊力均沒達到規(guī)定數(shù)值,隨著塔機工作時,塔身主肢的反復拉、壓交變,螺母松弛,主肢端面間的間隙增大,使起重臂與塔身連接處的水平變位增大,引起塔身二次應力的拉大,使安全性減小,有的甚至釀成倒塔事故,因此預緊力的實施方法和數(shù)值控制是塔機安裝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3 r6 [7 V4 r0 v- r# n7 W8 i( ^
) @+ C, F6 X4 m  塔機設計規(guī)范和許多生產(chǎn)廠家的說明書均給出了連接螺栓的預緊力數(shù)值,用專用扳手來緊固,但在實施中存在一些具體問題,例如如何判斷預緊力施加時被連接件充分貼緊的起始狀態(tài),在沒有扭矩扳手的大多數(shù)場合下,如何用普通扳手達到規(guī)定的預緊力,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采用的方法是:8 @0 E- U" O0 K7 c! A

6 B& g2 t3 z  N5 c) c! A+ X  塔機塔身接高完成后,空載載重小車位于最小幅度處,臂架旋轉(zhuǎn)至塔身對角線方位,在塔機上部不平衡力矩自的作用下,靠近平衡重一側(cè)的主肢A處于受壓狀態(tài),主肢間的壓力:其中為標準節(jié)連接處上部自重引起的軸力。自b在塔機設計計算中已得出,故N為已知。由前拉力螺栓受力分析中已知此擠壓力等于螺栓的初預緊力,A處螺栓的實施預緊力,其中P為單個螺栓的設計預緊力,n為單肢的連接螺栓數(shù)。為得到,螺母應擰進的行程,其中L是兩連接套中螺栓的工作長度,是螺栓的桿身截面積。螺母所需轉(zhuǎn)動角度。其中t為螺栓的螺紋導程。故用普通扳手加套桿或用榔頭敲打扳手尾部使螺母轉(zhuǎn)動θ即可得到A處設計的預緊力。用同樣的方法將平衡重對到C、B及D點,就可使一個連接面的所有螺栓具有一定的預緊力。- l- M2 w7 ]! V0 T* h
4 @1 _# [- q$ N9 E
  4、塔機回轉(zhuǎn)支承連接螺栓  T# I: M  k6 g
& m  T/ S5 t/ u+ r& S
  根據(jù)工作受力特點,回轉(zhuǎn)支承高強度螺栓連接應屬于摩擦型,回轉(zhuǎn)支承與上、下支承座的連接工作一般在地面完成,擰緊螺栓時,可用扭矩法或轉(zhuǎn)角法在圓周方向?qū)ΨQ均勻多次擰緊,達到規(guī)定的預緊力。7 k1 Y2 R0 `0 T
( I4 s$ ]: r8 E, U
  5、結(jié)束語
* ^- V0 g# X) N0 s/ H  Z1 o% y7 S4 s/ j9 @3 \
  以上根據(jù)虎克定律對螺栓連接的受力分析,導出預緊力在塔機上的應用方法,在沒有扭矩扳手的情況下,采用轉(zhuǎn)角法可有效的達到和保證安裝時規(guī)定的預緊力數(shù)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發(fā)表于 2010-4-22 22:41:15 | 只看該作者
復制來的  我自己可能都看不太懂呢。。。。不過看了一遍還是稍有收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
發(fā)表于 2010-4-25 21:56:08 | 只看該作者
對于關鍵部位的預緊力很重要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機械社區(qū)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wǎng)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4-11-17 06:02 , Processed in 0.05188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