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7 d1 w( i+ ^( G6 ^, n$ d
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樂也!
9 x3 `( d3 R- H) Z n: u- v+ l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 v; B" r# _' q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 E7 i9 d' g# P" s* ?. j; k0 F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不知魚之樂,全矣!
7 b4 e, D1 A) s" h$ z# _. Z6 \4 Y
這是《莊子.秋水》篇里的一篇有名的故事,莊子因一句“魚是快樂的”被惠子一再追問,以致處于被動局面。我們先來分析,最后再講莊子如何圓場。 & [' [9 ^, Q* s0 L/ A0 J/ `6 M
嚴(yán)格地說,各個人都只能直接地了解自己,都只能知道自己在何種處境,有何種知覺,生何種情感。
' p9 \( ^. f$ x K1 F
至于知道旁人旁物處何種境地、有何種知覺、生何種情感時,則是憑自己的經(jīng)驗(yàn)推測出來的。 ; N3 i/ T) k( o" g1 D' d
比如我知道自己在笑時心里歡喜,在哭時心里悲痛,看到旁人笑也就以為他心里歡喜,看見旁人哭也以為他心里悲痛。 ! X8 J' g, ]3 y: w. }
我知道旁人旁物的知覺和情感如何,都是拿自己的知覺和情感來比擬的。
" w; P5 K4 y$ w
我只知道自己,我知道旁人旁物時是把旁人旁物看成自己,或是把自己推到旁人旁物的地位。
8 {0 V% u- e1 p1 j2 Z
莊子看到魚「出游從容」便覺得它樂,因?yàn)樗约簩τ凇赋鲇螐娜荨沟淖涛妒怯薪?jīng)驗(yàn)的。
- e- {" b3 o! D6 C) I
人與人,人與物,都有共同之點(diǎn),所以他們都有互相感通之點(diǎn)。假如莊子不是魚就無從知魚之樂,每個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其它人物都隔著一層密不通風(fēng)的墻壁,人與人以及人與物之中便無心靈交通的可能了。 # @, u% E9 e# ]( W% Z+ T1 D2 }
但魚沒有反省的意識,是否能夠像人一樣“樂”,這種問題大概在莊子時代的動物心理學(xué)也還沒有解決,而莊子硬拿「樂」字來形容魚的心境,其實(shí)不過把他自己的「樂」心境外射到魚的身上罷了,他的話未必有科學(xué)的嚴(yán)謹(jǐn)與精確。 , N9 \/ ~% V q, k3 L" y
我們知覺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覺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誤認(rèn)為物所固有的屬性,于是本來在我的就變成在物的了。
7 y- ^ X6 ]# _, W- {3 J
比如我們說「花是紅的」時,是把紅看作花所固有的屬性,但其實(shí)花本身只有使人覺到紅的可能性,至于紅卻是視覺的結(jié)果。紅是長度為若干的光波射到眼球網(wǎng)膜上所生的印象。如果光波長一點(diǎn)或是短一點(diǎn),眼球網(wǎng)膜的構(gòu)造換一個樣子,紅的色覺便不會發(fā)生;忌さ娜烁揪筒荒鼙鎰e紅色,就是眼睛健全的人在薄暮光線暗淡時也不能把紅色和綠色分得清楚,從此可知嚴(yán)格地說,我們只能說「我覺得花是紅的」。 N9 w" N+ }& v3 [ S3 S
我們通常都把「我覺得」三字略去而直說「花是紅的」,于是在我的感覺遂被誤認(rèn)為在物的屬性了。0 {# ^8 U7 ]* u9 k \6 ?
* P- W G; I0 t' ~- `# o. x, f# G 日常對于外物的知覺都可作如是觀!柑鞖饫洹蛊鋵(shí)只是「我覺得天氣冷」,魚也許和我不一致;「石頭太沉重」其實(shí)只是「我覺得它太沉重」,大力士或許還嫌它太輕。
4 F; L1 S8 L$ Y5 h& `3 i$ T+ R
回到開始的故事,惠子追問莊子“安知魚之樂”,“你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子一開始問答說: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子窮追不舍:是呀,“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你不是魚,也不應(yīng)該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完全可以斷定的! $ n z f- y% X9 f5 J8 X* p' M
莊子沒辦法了,只好偷換概念:你不是問我在“哪里”知道魚的快樂的嗎,我告訴你,就是在這個橋梁之上。 : Y* o% b1 E( U
惠子的“安之魚之樂”,本意是“怎么知道魚的快樂?”而「安」又有在哪里的意思。莊子耍了個小聰明。
& @+ @* r* q- x8 {& K3 j
惠子發(fā)問的前提是莊子說:魚是快樂的。而如果莊子換個說法:“我覺得魚是快樂的。想必惠子便無從發(fā)難,即便真要問,也是問“你為什么會覺得魚是快樂的?”這個問題,莊子在一開始就給出了答案,“鰷魚出游從容”(鰷魚悠然自在,所以覺得它快樂)。
1 [! R+ x$ x- m0 L( f
加個“我覺得”,省卻不必要的爭辯、甚至誤會和麻煩。
2 \9 }9 ?4 v! \6 T0 j% v
不過日常說話,倒是不必逢言必加這三字,否則難免給人太過自我的感覺。聽別人的話,有不同的觀點(diǎn)意見時,倒是可以在那前面加上一句“我覺得”,那一切不過是“他覺得”罷了,而真實(shí)情況究竟是怎樣,我自有我自己的觀點(diǎn)和理解。
6 i) l8 d9 G: e1 t0 [: P: O- Z
試想,倘若惠子自己給莊子的話前面加上一個“我覺得”,也就沒有了本次濠梁之辯。 |